首页
新闻
科普
文化
服务
视频
达人
青少年
社区
农村
基地
场馆
专题
企业科协
搜索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因组编辑团队与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发现了新策略协同效应,在植物引导编辑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玉米和水稻引导编辑效率平均可提高3倍以上,在多个低效靶点上甚至可提高10倍以上,并在人细胞中进行了验证。该结果于12月23日发表在《自然—植物》上。
10月17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省衡南县开展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测产验收,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36.1公斤。加上此前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67.8公斤,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为1603.9公斤,成功突破亩产1500公斤目标并创造新的纪录。
农业农村部9月1日表示,今年秋粮种植面积增加,长势总体较好,对实现秋粮丰收抱有信心。目前,粮食总体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猪肉、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形势良好,能够保障中秋、国庆节日期间农产品市场供给。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都市所)获悉,该所植物工厂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团队合作,在植物工厂环境下成功实现水稻种植60天左右收获的突破,将传统大田环境下120天以上的水稻生长周期缩短了一半。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582万吨(2916亿斤),比2020年增加296.7万吨(59.3亿斤),增长2.1%。夏粮喜获丰收,为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财政部”微信公众号消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要求,为有效化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近日,中央财政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00亿元,用于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弥补今年以来农资成本上涨带来的增支影响。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全产业链价值超百亿元的典型县,发展一批省域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元的重点链。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近年来,中国积极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因地制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农业发展。中方专家组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平台,分享农业综合经营经验,支持农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生产。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发布。围绕未来怎样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种业翻身仗如何打、如何谋划乡村建设等热点话题,22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做了全面解读。
连续5年实现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吨粮田”目标!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和平村的再生稻示范田,测产专家组组长、河南师范大学李春喜教授宣布,示范片再生季平均亩产435.08公斤,与同片全程机械化再生稻传统栽培法种植的田块相比,全程机械化再生稻“三保两促一攻”高产高效栽培法比传统栽培法增产25.56%,居国内领先水平,加上头季稻平均亩产可达到1185.08公斤。